第17章 浇麦苗[1/2页]
竖日卯时苏世伟和叶国健赶着牛车进城,叶国健对城里比较熟悉,苏世伟便邀请他一起进城。
苏世伟身上带着昨天晚上苏景林画有详细尺寸的排犁图。
叶国健带着苏世伟来口碑很好的朱家铁铺,朱家铁铺老板是个五十岁出头的熊壮大汉,别看人家长得粗壮,看上去像土匪,但朱老板为人仗义,做生意实诚,在横县口碑极好,朱老板有三个儿子,三个儿不仅相貌长得像他,打铁的手艺也学了七八分。
苏世伟和叶国健来到铁铺门口,铁铺前面是个三十多平的小店,墙上挂着一些菜刀和镰刀,地上堆着一些农具,此时店里无一客人,打铁炉子在后院。看店的正是朱老板本人,看到苏世伟和叶国健迎了上来:“客官,需要什么?”
苏世伟:“我们想订做一样工具,图纸我们带来,这份图纸要保密。”
朱老板:“我先看图纸,看能不能做的出来。”
苏世伟把图纸递给他。
朱老板看了一会手有点儿发抖:“听口音两位不是本地人”
苏世伟:“正是,去年从江南逃灾来到此地落户福家村,这个能做出来吗?“
朱老板:“能做,这不难做,江南果然人杰地灵,这样的耕田工具如果推广了,受惠的农民无数。”
苏世伟:“此物正处研试当中,好不好用取回去试用才得知,如好用了将由我们族里交官府推广,还需朱老板口风紧些。”
朱老板:“这是自然,做生意自当讲究诚信,等下我父子四人人开始做,明天上午就能做出一个,兄弟要做几个?”
苏世伟:“三个,我姓苏”
指着叶国健:“这是我大舅哥,姓叶,来取货的可能是他,我们签个协议”。
叶国健朝朱老板点头:“朱老板”
朱老板回应:“叶兄弟”
朱老板转向苏世伟:“协议自然要签,苏兄弟,你们福家村在横县很出名啊”
苏世伟:“怎么个出名法?”
朱老板朝后院叫了一声:“老三,出来”里面传来“来了”答应声。
转身对苏世伟道:“去年你们村请了好多工匠起房做家具,起的青砖瓦房,很是富裕,人尽皆知,根本不像逃难而来。”
苏世伟:“真真是逃难来的,世人夸大了,能起房子的只是少数,在老家时房子没进水就逃出来了,家资没丢,只不过比其它灾民好一些,现在粮食可贵,余钱皆买粮食了,大部份人现在只能混个水饱,今年种的田是荒地新开的,前景堪忧。”
朱老板叹口气:“天灾难挡,现在生铁也不断上涨,苏兄弟,我也不和你整些虚的,做这工具用的铁较多,做出成品每个五两银钱,订金收三两。”
苏世伟:“好”
从铺子后门出来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,长得和朱老板有八成相似。
朱老板朝青年道:“老三,这苏兄弟订了三个工具,成品每个五两,订金三两,苏兄弟自已出图纸,图纸保密。”
青年拿出笔墨纸砚写了相关协议,写完了苏世伟拿来看了没什么出错的地方,两方在协议下方注明一条,明天上午苏世伟来取一个,付一个银钱五两,订金不变,等另两个做好,再付七两即可。
青年又写了一份,双方签字画押,两方各执一份。
因不是赶集日,街上行人稀少,苏世伟和叶国健赶着牛车到粮店买了些粮食,又买了些叶梅和陈兰交代要买的东西,在小摊买了四个馒头,一人吃了两个垫肚子就往回赶。
苏叶早上起来,看到桌上一惯的稀饭和野菜团,顿时没了胃口,苏叶看着稀饭道:“娘,给我些白面和黑面”
叶梅:“你想做什么中午再做吧”
苏叶吃下一碗稀饭,一个野菜团,摸着还空荡荡的肚子,一字一字道:“现在就做!”
叶梅:“粮食在地窖里,你自已下去拿,以后你想做什么自已直接拿来做。”
苏叶:等的就是你这句话。
苏叶掀开地窖盖子,等了一会,拿了个大盆,点着一盏油灯下了地窖,把油灯放到墙上凹进去的一块地方,那是苏世伟设计专门放油灯和蜡烛的地方。
苏叶找到白面和黑面,舀了一瓢白面,三瓢黑面,一瓢有约有一斤重,看到旁边挂着的腊肉,苏叶从中挑了较大的一条,翻出干蘑菇,苏叶先把面盆拿到厨房,拿了个碗再下地窖装了些干蘑菇,拿上腊肉,看到旁边一个篮子里有些红葱头,又抓了一把红葱头,上了地窖,把盖子盖回窖口。
苏叶拿着干蘑菇和腊肉葱头来到厨房,苏卉站在灶台旁,苏叶从灶台看过去,苏果和苏景枫正期待地看着她,苏景枫虽然手里拿着书,但时不时还偷看她。
苏叶……
苏卉对苏叶道:“我给你打下手。”
第17章 浇麦苗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