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枭臣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63章 宁王一系[1/2页]

    “林制置使的这个出兵方案大善,夺下岱山、昌国,就能将奢家的兵力牵制在东海岸上,想来董大人也没有把握独自面对奢家在浙东的大军吧”余心源手按在桌面上,慢条丝理的说道,却是一锤定音,表明吴党在这事上支持淮东的态度。

    刘庭州看向顾悟尘。

    顾悟尘眯着眼睛,好像才第一次看到林缚的这份用兵条陈似的,根本不去看宁王、岳冷秋、董原等人的脸sE。

    想想也奇怪,顾悟尘早年在江宁,跟陈西言斗得你Si我活,曲家都因此而亡族,余心源时期的吴党势力,对东yAn一系事事制肘,谁能想到,双方今日会在这事上能够媾和在一起?

    刘庭州又看向岳冷秋、董原等人,他们脸上的神sE凝重,想来都晓得余心源的表态非同小可,不能马虎对待。。。

    林缚稳如泰山的坐着,也不去窥视各人的反应,事实各人的反应,也许不会露在脸上,但也不难推测一二。

    岳冷秋、张希同、邓愈、沈戎、刘直、张晏、刘庭州等人,包括顾悟尘、张玉伯、余心源、王添、王学善等人,无论他们之间有什么分歧、有什么利害冲突——无论是他们心里奉行忠君之道也好,抑或是他们自身地位与权势的X质,都决定了他们是拥护帝权的。

    宁王权势也渐重,地位与储君相差无异,在江宁则是帝权的象征,那就决定这些人都是拥护宁王的——也许宁王在象征意味更强烈一些。。。

    问题出在迁都上。

    迁都江宁,意味着枢要加强对江宁及诸周边府县的控制,意味着要枢要从地方取更多的资源,来完全迁都的准备。

    这种资源上的争与夺,自然就造成枢与地方的对立。

    岳冷秋、张希同、邓愈、沈戎、刘直、张晏等人,与地方上的瓜葛较少,更多的是代表枢的利益,与宁王的关系自然要更密切,基本利益也更一致,可以划为宁王府一系。

    往长远里说,宁王在江宁登基,江宁部将直接替代燕京部,成为帝国的枢机构,包括程余谦在内的江宁部官员,都要从受益,也可以算作宁王府一系的。。。

    董原或许有更大的野心,不过他当前必须依靠宁王府,才有正当的名义,从地方上获得资源,所以此时的他也是宁王府一系。

    相b较宁王府一系,以顾悟尘为首的东yAn系与以余心源、陈西言以及海虞陈家为首的吴党,则更多是地方利益集团的代表。

    宁王府、东yAn系、吴党,再加上永昌侯府、虞东g0ng庄所代表的后党潜流,差不多构成江东郡当前的权力格局。

    王添、王学善严格说来,不属于吴党之流,但在地方上任职多年,与吴党人物瓜葛往来甚密,更倾向维护地方势力的利益,看作吴党一系,也无不可。。。

    吴党势力有一个特点,就是重轻武,长久以来都没有一个能在军事上响亮说话的人物出现。在和平时期,臣稳稳的压过武将一头,吴党的这个特点,自然算不了什么劣势。

    时逢王朝末世,地方上都相继有拥兵自重的趋势,率兵之臣、领兵之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,吴党的这个特点,就成了致命的弱点。

    曲家当初要害林缚、顾悟尘,甚至只能请用不成气候的乌合之众太湖盗出马,结果给林缚、顾悟尘反噬灭族,不能不算惨重的教训。

    边军遭至陈塘驿大败,梁家被迫退隐数年;李卓立下功勋无数,却给猜忌、多方制肘——张协稳居枢相位,却不断的加重岳冷秋手里的兵权,就是看透此节。。。

    平江府历史上都是吴党势力滋生的传统地区,平江府这次给划归浙北军司所辖,沦为浙北军司的附庸,吴党头上无疑给打了一顿闷棍。

    余心源的心机跟手腕,都不足以跟岳冷秋等人抗衡。

    说到底,吴党内部更缺乏帅臣之流的人物,没有相对较的军事力量,无法在军事上替吴党张目。在当前的形势下,自然也阻止不了平江府给划入浙北军司。

    林缚一方面担心吴党给削弱后,包括淮东在内的东yAn一系也会受到限制跟打压,另一方面林缚知道平江府的土地兼并情形,只b海陵府更严峻,希望看到吴党与平江府的豪绅势力受到打压。。。

    这个矛盾的心态,促使林缚一直都是采取袖手旁观的消极态度,而陈家在关键时刻站出来,颇为出乎他的意料。

    陈家又开出有利淮东的条件,林缚也不能有便宜不占,这几日来诈病不出,就是拖着给陈家、给吴党更多活动、联络、统一认识的时间。

    余心源总不是笨人,虽说长期以来跟东yAn系矛盾重重,但也知道这时候怎么做,才更符合吴党的利益。

第63章 宁王一系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