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二百一十九节 决斗之前[2/2页]

    最可用的,是大店庄内原香堂的人马。这批教徒大多见过他“行法施术”,相对来说态度要坚定的多。从这批人里,张应宸组织了第一批当地的“学习小组”。

    之所以叫“学习小组”而不是香堂什么的,主要目的是表示和旧体制一刀两断,实际上,这个所谓学习小组换汤不换药,就是原来的教门在大店庄内的香堂全盘转化过来的。沂州其他地方的“学习小组”也是这么来得。

    按照张应宸原本的设想,新道教不能采用传统的一神教那样的体系,也不能沿用会道门的组织模式:即有明确的教徒入教仪式,有严密的组织,严格的上下级关系等等。这些被元老院视为威胁的元素不能存在。但是他现在发现,这一思路在海南岛的黎区和汉区通行无阻:当地有元老院政权的强力庇护,而其他宗教又弱势??最为强大的临高修院和新道教也构不成敌对关系。他可以用和缓的方式慢慢渗透信仰。

    为了表示新道教的理念是“移风易俗”,“崇尚科学”,不但要与民间的会道门划清界限,而且要与传统道教有所区别,所以他的组织体系是另起炉灶的。

    张应宸所推行的体系,是以道观为地区核心??在没有道观的地方以医庐之类的机构代替。他不搞传统的民间会道门常有的香堂、法坛之类的秘密、半秘密机构,而是在传统体制下正大光明的机构。

    所有的新道教的道观,即使设在大明统治区的,也要设法取得当地道录司的正式许可,披上合法的外衣。如果新建的一时间难以得到批准,那么就设法取得一些旧道观的领导权和控制权,再进行改造。各地州府县都有不少正式注名的宫观,或者年久失修,或者香火不繁,陷于荒废之中,取得控制权不难。

    按照张应宸的设计,新道教推行“一县一观”制度,即每个县??也包括和县同级的州,设一座道观为新道教的信仰中心。信徒们作为个体围绕这一信仰中心活动。但是这个信仰中心下面是不存在香堂、香头之类的角色的,更没有基层组织,也不搞洗礼、点传之类明确的入教仪式。

    但是到了沂州之后的一系列事情,使得张应宸原本的想法有了动摇。在对手拥有众多的基层组织,必要时候能够毫不顾忌的使用暴力的状态下,己方不搞出更有战斗力的基层组织,不要说扩大影响,连在当地生存都堪虑。张应宸想到自己到沂州以来要不是有点主角光环附体,恐怕早就到三十三天去报到了。(.

    为此,他写了一份致宗教办公室的备忘录,同时向戴锷写去信件,要求他立刻带备忘录去见何影,就新道教在绿区以外传教的组织方式进行汇报,取得其谅解。

    “……现阶段,如果我们不设立基层组织,在沂州的确就将被对手挤出来??这对于我们下一步在沂州乃至整个鲁南的活动都会造成严重的挫折……”

    现在,不管宗教办如何答复,张应宸决定先把班子搭建起来,眼下局面不明,自己毫无组织等于就是**上阵。

    为此,他决定对原本投靠过来的香堂全盘接收过来,现阶段不做任何的甄别和清洗,也不调整机构,先把地盘巩固下来再说。大店庄内的“学习小组”也就这么建立起来了。依靠这个不大可靠的体系,他至少有能够指挥的基层组织,不至于事事都得亲力亲为了??当然,经济上也宽松了不少。

    这些日子来,他一面警惕着对手的反扑,一面把主要精力放在赈灾和灾民接受外送的安排上。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。按照历史进程,明年的沂州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灾害将来势更猛。已经在今年遭受了重创的当地民间救灾体系将不堪重负,到那时就是他张应宸大显神通捞人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正在忙碌的时候,叶孟言的监视小组报告了沂州分坛所在地马家寨的最新动向??一伙人突然来到,随后各“学习小组”中负责监视市井的教徒也送来了相关的情报:来得人当中有若干济南总坛的内外法堂的护法之类的高级人员。

    随着济南总坛来人的消息传播开,张应宸感觉到各“学习小组”内明显出现了惊慌的情绪,特别是在现在的“组长”,过去的香主、司香这一小干部级别的教徒中间。显然他们对总坛来人的“法术”还是心存畏惧的。有些教徒还偷偷向他秘告:有一些组长派人悄悄的去过马家寨子了。而一些原本还没有投奔过来,但是对他态度热络急于拉关系的香堂现在也突然趋冷了。~

    (未完待续)

    (yikanxiaoshuo.net=易看小说)

第二百一十九节 决斗之前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