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节 四大家鱼[2/2页]
钟吉道:“香山少有耕种家,鱼市少,老先生当雇人运回。卖于近处的,则鱼花大,卖于远处的,则鱼花小。陆行者挑以两箩,悠扬其肩,力使箩或上或下,激荡其水作波澜,使鱼如在池塘中,又行二三里,沉箩于河,以换新水,则鱼得其性。若水行者,则以鱼花舟载鱼,舟旁两水车昼夜转水,使新水入舟,而宿水不留,然后鱼花不病。九江至香山水运便利,老先生既是大户人家,当以水运为佳。若是向我预订,我可代先生寻一鱼花舟送至贵乡。”
“哦?鱼花现在是何价格?”
“其实鱼花与成鱼的价格差不多,”钟吉伸出右手四根手指,道:“每百斤鳙、鲢四两银子,鲩二两,鲮一两。”
考察组又不是真要买鱼花,陈五仁听了打起哈哈来,“夏花上市尚有些时日,不急不急,待我返乡安排挑基,事成之时定来寻钟兄。”
“无妨,买卖不成仁义在。”
陈五仁想起来之前漏掉的一件事,问关有德:“敢问关兄,四大家鱼的鱼花是如何筛选开的?”
关有德见他不订鱼花,又这么一问,心中有些不悦,脸上虽然没有表露出来,但回答的语气有些直白:“老先生的问题未免太多了,鱼花,细如针,一勺辄千万,唯九江人能辨之,撇‘花’乃我装家吃饭的手艺,历来都是家传之法,从不外传。”
陈五仁在临高待久了,养成了不懂就问为什么的习惯,关有德这么一说,他才意识到不妥。古代但凡有点技术含量的手艺,基本上都是家族传承或者师门传承,而且传男不传女,生怕女儿出嫁将技术带到夫家去了。学徒则要跟师傅当牛做马,充当若干年的免费劳动力,才能从师傅那里学得手艺,当师傅的往往还要留一手,不然怎么会有“教会徒弟饿死师傅”的俗语。
但在临高,除了少数机密,哪个元老不是恨不得把所有知识都给手下的归化民灌下去,生怕他们学不会。但凡碰到喜欢问为什么的归化民,技术元老都是欢天喜地得如同中了大奖,捧在手心里当个宝。两相对比,陈五仁不胜唏嘘,差距为什么就这么大呢?
在鱼花市晃荡许久,此时太阳已经升到明他们没有足够的草料,鲮鱼却要投放一千,这是还没有摸索出鲮鱼的越冬技术。但最大的问题还在基塘比例上……”
莫鱼听林成文竟然对九江乡的基塘比例提出了质疑,好奇心顿起,问道:“正确的基塘比例应该是多少呢?”
“没有正确不正确,只有合适不合适。”林成文也不卖关子,道:“临高的基塘比例是‘六水四基’,而这里是反过来的,‘四水六基’,鱼塘的生产力没有发挥到最高。而且据我观察,本地单口鱼塘的面积大多在五亩以下,而临高的鱼塘要求在七亩到十亩之间。不过,‘四水六基’应该是与本地人的生产模式相适应的,既然叫桑基鱼塘,蚕桑业对渔业同样存在影响。”
莫鱼听了若有所思,道:“有道理,九江之利,多藉鱼苗,次蚕桑,次禾稻,次圆眼,次芋。若是鱼塘面积小了,基多塘少,收益自然不足,确实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。”
/0/33/12750415
第二百一十节 四大家鱼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